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关于年鉴新闻中心征稿要求中医养生科技成果国际交流国医论坛出版发行历卷检索 联系我们在线交流

甘肃-甘氏世家

时间: 2017-11-16 16:23:05   来源: 国医年鉴


世家传略

甘氏中医出自甘肃省皋兰县,至今已传承到第五代。其传承代系如下:

第一代,甘定田,字子明,学名映庚,1862—1899,甘肃皋兰人,清廷西北名将甘汝霖之三子,甘氏中医创始人。清末甘肃官医药局局长,陇右名医,善治中医内科、外科、瘟疫、伤寒等诸疾,后辈整理医案、论著各4册。

甘子明少年聪慧,敏而好学,通经史,明星象,研哲理,善书法,尤精医术。十四岁考上兰州府增生,参加兰山、五泉书院月试,屡列前茅,深得翰林张林炎、刘尔炘赏识。酷痴于岐黄大技,翻阅古籍病案,潜心钻研,谦逊多礼,先后拜诸多名医为师,深得诸师喜爱,大多倾囊而授。搜集整理了大量民间验方,结合西北高寒地区疾病病理特点,因地、因时制宜,独创适宜西北地区的行之有效的理、法、方、药。对流行时疫、伤寒、温病等治愈率较高,对内、儿、妇、金创外科等疑难杂症有相当的造诣。行医于城乡之间,医名远播,积德行善,时人称甘善人,求治者络绎不绝,门庭若市。因民众举荐,遂被清政府任聘为甘肃官医局局长。同榜秀才名医关子廉为副局长(陇上名医甘惠廷之师)(见甘肃文史资料,皋兰县志)。

甘子明行医以来,注重医德修养,留下祖训:“医者,佛也,无佛心仁慈、无大悲恻隐,无舍身济世,愧医也。”他一生勤苦,逢病家相求,行走于山野,救助孤苦羸弱。经年累月,忙于医务,逢瘟疫流行,破家救荒,不惜性命,为乡民诊治,不幸染疾,积劳成疾,时年三十九,卒于任所,各界同悲,送葬乡民延绵数十里,至今仍有乡民供奉甘公牌位,以示感怀。

第二代,甘惠廷(又名维哲、希先),(19001978)甘氏医学集大成者,甘肃四名医之一,陇上名医,平民医生。


甘惠廷双亲早逝,在族人的教导下,研习甘子明遗书及病案。毕业于甘肃甲等工业学校,拜甘肃名医关子廉(清末甘肃官医药局副局长)为师,学成后,游学江南,曾悬壶于河南、北京等地。民国时期曾任冯玉祥部队少校军医,中央国医馆甘肃分馆副馆长,中医研究室主任,并兼任皋兰同仁局医科主任。1939年,兰州成立红十字分会,义务应诊七八年,时年与名医牛孝威、董静庵、柯与参先生并称为甘肃四名医。解放后,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组织联合诊所并任所长,曾参与筹建甘肃省中医院、兰州市中医院等。中华医学会第一批会员,甘肃省第一届人大代表,兰州市第四、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皋兰县第一届人大常委,皋兰县政府委员。行医50余年,活人无数。善治伤寒、脾胃、妇科等疑难诸病。一生独创数十特效医方,如治疗外感伤寒的“灵宝汤”、“三清汤”、“柴豉汤”、“苏防杏仁汤”,调经的“加味逍遥汤”、“加味少腹逐瘀汤”、“荆炭柴胡汤”、“柴胡桂枝鳖甲汤”,安胎的“苏梗归身汤”等等,素有“甘氏一贴药”“平民医生”之美誉。后辈整理医案论著12册。




第三代,甘文源,生于19329月,现已退休,系中医主治医师,2010年被城关区政府授予:“名中医”称号。先后在兰州市中医院、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六二六”运动中,下放到庆阳农村工作,回城后,在兰州市城关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至退休,现在自家诊所坐诊。

自幼随家父甘惠廷学习中医,受祖父、家父所从事中医职业的影响,少年即接受了严格的中医教育,兼学习古典文化,熟读医学三字经,医宗金鉴、伤寒论、本草等。秉承祖父甘定田、家父甘惠廷之中医思想衣钵,解放前,随家父在兰州安泰堂、永寿堂、皋兰同仁局、甘肃国医馆行医,患者甚多,边行医边钻研各种中医古籍,名家病案。

解放后,在人民医院工作期间,每日就诊人数常常多达百人以上,患者深夜排队挂号,常有一号难求的情况,在兰州社会上流传“老少甘大夫”之称,亦有“送子观音”之美誉。多次被当时省、市领导、军区首长特邀为其诊病。例如:为前国家领导人汪锋及夫人陈芳长期诊病,曾赠送过锦旗以示感谢,先后数次荣获市、区卫生部门及科技部门的荣誉和奖励。甘文源自述:“我已到了垂暮之年,一生所学已有继承之人,这是中医所幸,家族所幸,社会所幸。百年来,家族几代人行医,不因时局波折而缀止、不因中医衰颓而弃之。欣喜政府重新重视中医,这是百姓之福!中医之福!中医博大精深,继承下来尚需恒志,任重而道远,还望后学倍加努力,不要将国粹失传。”

第四代,甘德成,生于1971年,在职研究生学历,中医主治医师、中华医学会呼吸专业学会会员、兰州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兰州市中医学会理事,兰州市城关区政府授予“学科带头人”“名中医”,被评为“甘肃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现任兰州市城关区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秉承曾祖父甘定田、祖父甘惠廷、父甘文源之中医思想衣钵,继承了家传的伤寒杂病、老年病、妇科、脾胃病、呼吸等多病种的独特诊疗方法。例如:家传灵宝汤、三消汤、苏梗归身汤等七十余种;家父甘文源所创治疗妇科诸疾十九法、四十二方;治疗风湿疾病的七法,十六方等等,并应用于临床。在领导的关怀下,于2003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进修深造,有幸侍诊于中医泰斗陈可冀院士、脾胃专家周建中、呼吸专家徐建中、心血管专家史大卓等,并结合自身实际,将所学融汇于家传中医。同时,在京期间,参与了西苑医院《老年性心血管病》专著的部分章节的撰写工作。

第五代,任星宇,生于1985年,山东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现在城关区靖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自幼跟随外祖父甘文源生活,在家庭环境熏陶下,学习了甘氏中医的基本辨治思想。目前,在城关区名中医拜师大会上,拜舅父甘德成为师,随其临证,进一步学习中医家传理论,并应用于临床实践。

学术经验

1.精研五运六气理论,运用于治未病的医学思想。

甘肃常年干旱、饥荒、瘟疫盛行,民众大多生活贫困、身体羸弱、每逢瘟疫,无良医良药,死伤无数,哀嚎遍野。所以,预防瘟疫、制止流行、治疗瘟疫则是当时医家的首要任务。甘定田担当甘肃官医局局长,自然首当其冲。根据遗留病案手记分析,每遇灾年,根据五运六气理论,推断瘟疫爆发状况,穷其病源,制定预防方药,下发各县区,以防蔓延流行,祸患百姓。

2.百病生于气,顾护脾胃,为治病首要。

甘定田依据西北干旱高寒等地域特点,依据四时节气变化,创立了独特的适宜本区域的理、法、方、药。他认为,西北高寒,天生阳虚,阴不足,故而治疗方面偏于温热滋补之法,尤以顾护脾胃为要。从整理的方药中,几乎方方可见健脾开胃之品。

3.善用甘肃道地药材,多以单味、小方之剂型。

甘氏中医世家对甘肃道地药材黄芪、川芎、红景天、锁阳等有独特的应用的方式,以及特有的中医辨证思路,应用在治疗心悸怔仲、虚劳等方面。擅长用小方治百病,这需要准确辨证和精准用药。

4.外科金创、痈疽疮疡,留有丸散膏药秘方。

甘肃地贫民穷,往往外伤、痈疽疮疡不能延医,大多外伤感染无法控制,高烧而亡。为减少这种令人痛心的不医而亡,甘定田自制很多丸散膏药,如:赶毒散、驱脓膏、破脓膏、生肌散、五柳透毒膏、清热败毒散等等。

5.注重针灸推拿正骨手法辨治,推崇外治。

甘定田认为,药皆有偏性,人参亦可杀人。对于疾病的认识上,先八纲辨证,分清虚实、轻重、缓急。例如:针对胃脘痛证,辨明虚实后,多采用针灸手法治疗,尽可能少用药物内服。

6.预防春瘟、暑湿、秋痢、寒哮等,皆有良方。

甘定田针对不同季节的流行疾病,分别作出不同的方剂、熏剂、吸入剂等,如预防春瘟的“雷公避瘟散”“止痢散”“定喘丹”等等,往往是广为散发,尤以“雷公避瘟散”(鼻腔吸入给药)最为著名。“非典”时期,作为中医世家,后辈曾广为无偿散发,预防感冒、瘟疫甚佳。

主要成果

1.甘氏自创方剂:三消汤、灵宝汤、加味少府逐瘀汤、柴葛解肌汤等七十余方。在此基础上,通过漫长的实践,独创中医治疗妇科诸疾十九法、四十九方;治疗风湿疾病的七法、十六方;外感杂病七法、十二方;脾胃病十二法,三十六方;尤其是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有七法、二十四方等。

2.甘文源与子甘德成整理先祖医籍病案,已达数十卷。

 

年鉴工作站 更多>

重点推广 更多>

教育培训 更多>

Copyright@2010 www.gyn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幸福一村55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机关服务局412室 100027
联系电话:010-85583868 18910885139 邮箱:gynj2009@126.com
ICP备案:京ICP备2023015210号-1
技术支持:北京天地中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